
COMMON PROBLEMS
星期一:闭馆
星期二至星期日:8:30-17:30
服务电话:0411-84502142数字化图书馆是随着时代发展应运而生的。大数据时代,群众阅览、阅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阅读电子书已成为新常态,公共图书馆要发挥对于社会公众阅读的推动、引领作用,就应走在时代前列,顺应人们阅读方式的新变化,努力完善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化构建。
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国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为加快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中国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针对性政策。其中,开展数字图书馆建设便是重要途径之一。
自2011年起,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开始带动全国各级图书馆进行建设,并逐步实现平台、资源、服务的相连。目前,已有35家省级图书馆、275家市级图书馆、159家县级图书馆接入数字图书馆网络体系,各级图书馆839个业务平台互联互通。人类的数据存储已经进入PB、EB量级时代,对城市数据存储提出了空前挑战。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的爆炸式增长超出了人类的想象,以知识存储为基本责任的图书馆应该如何应对呢?近年来,国家就特色文化产业方面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政策要求。图书馆是文献信息中心也是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的场所,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和历史遗产。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尤其是“互联网+”发展,使得图书馆数字化逐渐成为图书馆发展的重要趋势。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2-2027年数字图书馆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预测报告》显示:
数字经济成为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能、文化消费新的增长点和推动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数字经济在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引领文创新业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数字图书馆可以将大量纸本资源通过数字化技术重组、建设、展示,更大范围为公众提供文化资源,真正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学术研究文献系统化的要求。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各种阅读新载体纷纷涌现,大多是电子产品;各种阅读新样态更迭频繁,大多为数字呈现。
图书、报纸、期刊作为我国传统新闻出版单位的主营业务,一直颇受重视。近年来,传统出版单位纷纷推进转型升级、融合发展工作,加快实施数字出版业务,取得一定成效,但与其他新业态相比,增长仍然缓慢。目前国内图书情报单位都在积极增建各类型数字化图书馆,其中既有国家级项目,也有地方省市级项目,还有商业性数字图书馆项目。
中国图书馆的数字化探索,将不再囿于传统的业务管理模块,而是进一步展开数字资源的加工与传播,为公众提供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信息处理、图文查询等服务。在推动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时,要树立创新发展理念,与其他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结构融合,促进文化事业的互联互通、协同服务。而且要以用户需求为核心,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持续提升服务体验。
另外,要将数字图书馆建设成果向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倾斜,确保全民都能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避免出现严重的地区不均衡现象。加强不同地域数字图书馆之间的有效整合是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仅能使带有不同特色的图书馆形成一股合力,共同推进中国知识经济的发展,还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数字阅读是一种非线性方式,最初的客体是电子书。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为5.06亿,相比2020年增长了2.49%;数字阅读行业整体营收规模达415.7亿元,增长率达18.2%。从大环境看,数字阅读不断受到追捧,迸发出强大的活力,吸引互联网巨头、电信运营商、独立数字阅读等不同类型的企业布局。更重要的是,数字阅读的产业链运作模式正在不断深化和跨界延伸。
《2022-2027年数字图书馆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预测报告》由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本报告对该行业的供需状况、发展现状、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行业的发展建议、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